|  |  |  | | | | | |
站内搜索: 近期热点关键字: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当前位置:财经法规 - 地方经济法规 - 地方经济法规 - 正文
关于印发山西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等四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政发〔2006〕47号
  2006-12-23
【打印】【关闭】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和增加离退休费实施意见》和《山西省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国家人事部、财政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山西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及人事部、财政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8号)、《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国人部发〔2006〕88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本实施意见的实施范围为,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2006年6月30日已办理离退休手续或到达退休年龄(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的人员,不实行新工资制度。

二、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的实施

  列入实施范围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公务员的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

  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领导职务和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公务员按所任职务执行相应的

职务工资标准。

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资历。公务员的级别分为27级,每一职务层次对应若干个级别(附表二),每一级别设置若干个工资档次(附表三)。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执行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

 公务员晋升职务后,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标准,并按规定晋升级别和增加级别工资。

公务员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每五年可在所任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每两年可在本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公务员的级别达到所任职务对应最高级别后,不再晋升级别,在最高级别工资标准内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一)套改工资办法

  1、关于职务工资套改

  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按2006年6月30日所任职务执行相应的职务工资标准。

  所任职务,是指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正式任命的职务。

  公务员因工作需要经组织批准在机关外兼职的,执行机关所任职务的职务工资标准。

  此次套改的职务工资低于同等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确定的职务工资时,可以执行

同等学历新录用公务员确定的职务工资。

  2、关于级别工资套改

  公务员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按2006年6月30日所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附表四),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公务员按2006年6月30日所任职务套改的级别,如低于或等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在此基础上高套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对应的工资标准;如高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的级别工资额,可先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再就近就高套入按2006年6月30日所任职务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按原任低一职务套改时,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与原任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为低一职务的任职年限。

  公务员套改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低于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确定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定级的级别和级别工资额;套改的级别高于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确定的级别,但级别工资额低于定级的级别工资额的,可按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定级的级别工资额就近就高套入套改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1)关于任职年限

  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任命本职务层次职务当年起,根据实际任职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任职的人员,如实际任职时间没有中断,截至2006年的任职年限为11年。

  在同一职务层次担任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同一层次职务的任职年限。

  现任职务低于原任职务的,其原任同级职务和较高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现任职务的任职年限。

  (2)关于套改年限

  套改年限,是指本人的实际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大学专科以上学校学习年限合计

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试用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

  不计算工龄的在大学专科以上学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

出国(境)留学并在国(境)外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未计算工龄的在国(境)外大专以上学校学习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套改年限。实际学习时间短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的,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长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的,按国家规定的学制计算。

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年限。

(二)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

1、晋升职务增加工资

公务员晋升职务后,从晋升职务的次月起执行新任职务的职务工资和相应的级别工资。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2、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增加工资

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公务员晋升职务相应晋升级别时,如晋升一个级别,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当年起计算;如晋升两个级别及以上,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变动级别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自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凡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并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其中,职务未发生变动的,须按现任职务达到上一级别规定年限或按原任低一职务达到套改确定级别规定年限;晋升职务只晋升一个级别的,须按原任职务达到晋升后级别的规定年限。按有关规定高定级别的人员,先按高定前的级别执行上述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高定,但不得突破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按上述办法晋升级别后,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的级别达到所任职务最高级别后,年度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不再晋升级别,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3、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累计两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4、其他

公务员晋升级别相应增加级别工资时,如增资额超过晋升前级别一个工资档差,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级别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如增资额不超过晋升前级别一个工资档差,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晋升两个以上级别时,逐级计算增资额是否超过晋升前级别一个工资档差。

公务员晋升级别和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在同一时间的,先晋升级别,再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试用期满确定级别当年起计算。

(三)新录用人员工资待遇

1、试用期工资

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分别为:初中毕业生570元,高中、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59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10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7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845元。

其他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参考录用前本人工作经历和录

用后拟任职务、级别,按照比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低一个级别工资档次的数额确定。

新录用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公务员,仍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

2、试用期满后工资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合格后,按所任职务和级别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职务工资分别执行下列职务对应的标准:初中、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按办事员;大学专科、大学本科、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科员;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副主任科员;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按主任科员。级别和级别工资分别定为:初中毕业生二十七级1档;高中、中专毕业生二十七级2档;大学专科毕业生二十六级2档;大学本科毕业生二十五级2档;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二十五级3档;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二十四级3档;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二十二级1档。

其他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合格后,按所任职务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执行相应的工

资标准。

按照公务员调任的有关规定,从事业单位、企业调入机关的人员,职务工资按本人所任

职务确定。级别工资按本人所任职务,结合本人实际情况,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录用到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区工作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试用期满后,级别

工资可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高定一档;录用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艰苦边远地区

津贴的县区除外)工作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可在上述规定的

基础上高定两档。

三、机关工人工资制度的实施

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两项

构成。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

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二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

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五)。

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基本工资为岗位工资(附表六)。

机关工人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每两年可在对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一)机关工人工资套改办法

1、技术工人工资套改办法

1)技术等级工资。技术工人从2006年7月1日起按2006年6月30日的技术等级(职务)执行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2)岗位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起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档次按2006年6月30日的技术等级(职务)、任技术等级(职务)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附表七)。

所任技术等级(职务),系指技术工人按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规定确定

的技术等级或按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评聘规定取得任职资格并聘任的技术职务;任技术等

级(职务)年限是指技术工人从确定本技术等级或聘任本技术职务当年起计算的年限;套改

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大学专科以上学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

扣除1993年以来除学徒期、熟练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技术工人按2006年6月30日技术等级(职务)套改的岗位工资额,如低于或等于按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套改的岗位工资额,可先按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套改,再就近就高套入2006年6月30日技术等级(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按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套改时,现任技术等级(职务)的年限与原任低一技术等级(职务)的年限合并计算为低一技术等级(职务)的年限。

2、普通工人工资套改办法

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档次按套改年限确定(附表八)。套改年限的计算办法与技术工人

相同。

(二)正常晋升工资办法

1、晋升岗位工资档次

2006年7月1日起,机关工人年度考核累计两年为合格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晋升一档岗位工资。下一次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新参加工作工人晋升岗位工资的考核年限从转正定级当年起计算。

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岗位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的技术等级(职

务)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如增资额超过按原技术等级(职务)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增加

工资的数额,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晋升技术等级(职务)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如

增资额不超过按原技术等级(职务)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增加工资的数额,晋升岗位工资

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

2、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执行新任技术等级(职务)对应的技术等级工资标

准。

3、其他

普通工人经考核转为技术工人后,根据本单位同等条件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工

资。

(三)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实行学徒期和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从

2006年7月1日起按下表执行:

   

初中及以下毕业

高中、中专、技校毕业

大专毕业

本科毕业

技术工人

临时工资(元/月)

570

590

655

685

定级工资(元/月)

岗位工资档次

初级工1档

初级工2档

初级工3档

初级工5档

岗位工资

500

526

552

606

技术等级工资

125

普通工人

临时工资(元/月)

570

定级工资(元/月)

岗位工资档次

普通工1档

普通工2档

普通工3档

普通工5档

岗位工资

610

634

658

710

 

2006年6月30日学徒期已达一年的技术工人,从2006年7月1日转正定级并执行上表规定的定级标准。

在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区新参加工作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机关工人,定级工资可在上表规定档次的基础上高定一档;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区除外)新参加工作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机关工人,定级工资可在上表规定的基础上高定两档。

四、实行年终一次性奖金

对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在考核结果确定后兑现,奖金标准为本人当年12月份的基本工资。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

五、改革的有关政策

(一)军队转业干部按本人现任职务套改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如现任职务低于转业时部队原职务的,根据其现执行工资待遇对应的职务套改级别工资,职务工资执行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工资标准。

(二)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明确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荣誉称号、且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国家规定高定了工资档次的公务员,仍保持荣誉的,可在本人套改工资的基础上适当高定级别工资档次。其中原高定过一档职务工资的,可高定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原高定过两档及以上职务工资的,可高定两个级别工资档次。高定的工资不得超过两个级别工资档次。

机关工人被授予上述荣誉称号的,可以按照以上条件和原则高套岗位工资档次。

(三)已按《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农牧渔业部、林业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农林第一线科技队伍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3〕74号)和《劳动人事部、农牧渔业部、林业部、财政部对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农林第一线科技队伍的报告〉中几个问题的说明》(劳人科〔1983〕130号)规定精神,享受过浮动变固定工资的公务员,可在套改的基础上高定级别工资档次。原已固定一档职务工资的可在套改的基础上高定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原已固定两档及以上职务工资的可在套改的基础上高定两个级别工资档次。

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了浮动变固定工资的人员,也可按以上规定高定级别工资档次。

(四)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取得国家承认的较高学历时,如果职务工资和级别(岗位)工资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确定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岗位)工资,可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确定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岗位)工资。

(五)国家规范岗位津贴之前,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仍按现行规定执行国家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地区、部门和单位自行建立的岗位津贴以及在国家规定之外自行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一律取消。

(六)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受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基础上低定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低套入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如套改级别为本职务最低级别,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工资基础上低定一个级别工资档次。曾被劳动教养的公务员,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基础上低定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低套入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后,再低定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如套改级别为本职务最低级别,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工资基础上低定两个级别工资档次。曾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处罚期满后由单位接收并分配了正式工作的公务员,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基础上低定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低套入相应的级别工资标准后,再低定两个级别工资档次。如套改级别为本职务最低级别,在套改确定的级别工资基础上低定三个级别工资档次。低定三个级别工资档次人员,套改的级别工资在第4档以下的,执行最低工资档次。

曾被劳动教养、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或受过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机关工人,在套改的岗位工资基础上降低三个工资档次,岗位工资在第4档以下的,执行最低工资档次。

正在接受立案或停职审查的人员,暂缓套改工资,待审查结束作出结论后,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六、经费来源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的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各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七、组织实施

这次公务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在省、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人事、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省直(含中央驻晋)机关的单位增资,报省人事厅审批后抄送省财政厅;市、县(市、区)机关的单位增资,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后抄送同级财政部门。个人套改的工资,属省、市、县(市、区)委管理的公务员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批,其余人员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今后机关新进入人员确定工资,工作人员变动工资,均按上述规定权限审批。

本实施意见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件:一、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表(略)

二、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表(略)

三、公务员级别工资标准表(略)

四、公务员级别工资套改表(略)

五、机关技术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标准表(略)

六、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标准表(略)

七、机关技术工人岗位工资套改表(略)

八、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套改表(略)

 

山西省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根据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

56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9号)和《关

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国人部发〔2006〕88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原则

(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3、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纳入绩效工资。

4、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补偿。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属于财政支付的,由中央财政负担。

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主要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倾斜。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三)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正常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2、岗位变动调整工资。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按新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3、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4、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四)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1、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

度,采取一次性重奖以及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

激励机制。

2、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逐步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多种分配形式,规范分配程序,

合理确定收入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五)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

实行工资分级管理,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规范工资收入支付方式,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纳入调控范围。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纪律惩戒措施,维护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三、实施范围

(一)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不含2006年6月30日到达离退休年龄未经组织批准留任的人员)。

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

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

交通、海洋、地质勘查、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

储备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

其他事业单位。

(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不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范围。

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一)岗位工资的实施。

1.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一至四级岗位工资标准,其中执行一级岗位工资标准的人员,需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五至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八至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

在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暂按以下办法执行:聘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专业技术人员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省部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一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省部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二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厅局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三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厅局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四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五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六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七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八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员岗位的人员,执行九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办事员岗位的人员,执行十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

3.工人。

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高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一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高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三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初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五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普通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

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对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进行管理。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具体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二)薪级工资的实施。

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附表四至六)。

工作人员按现聘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如低于按本人低一级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可按低一级岗位进行套改,并将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与低一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工作人员按套改办法确定的薪级工资,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薪级工资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薪级工资标准。

(三)绩效工资的实施。

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

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本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配应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差距。

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另行制定。

(四)津贴补贴的实施。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国家另行制定。

规范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对在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规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明确调整和新建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条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特殊岗位津贴补贴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和提高标准。

五、工资分类管理的实施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确定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具体办法由人事部、财政部另行制定。

在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前,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工作人员上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可分别高出一定幅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应结合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核定。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

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给予适当倾斜。

六、正常调整工资办法

(一)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的工作人员,下一年度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二)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

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

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

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

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

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三)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由国家统一部署,具体方案由人事部、财政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四)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及调控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根据财政状况和对特殊岗位的倾斜政策,适时调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七、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一)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措施。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流人才,经批准,

执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工资标准。

2、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

3、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等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

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4、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领域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

殊津贴制度。对重要人才建立国家投保制度。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5、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

多样的分配办法。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国家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制定指导意见,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政府人事、财政等部门制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办法,结合考核合理确定其收入水平,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与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规范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并加强监督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八、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一)建立工资分级管理体制。

国家主要负责制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和工资标准,对各类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进行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合理调控地区间、部门间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贯彻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政策并组织实施,调控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二)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

国家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和工作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完善事业单

位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纳入国家调控范

围,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三)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规定,设立专门账薄进行核算管理。事业单位发放给工作人员的收入一律纳入专门账薄核算,不得账外列支。事业单位要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工资支付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

(四)严肃收入分配纪律。

新的收入分配制度入轨后,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

一律不得在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工资列支渠道之外,直接或变相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政策执行情况的

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违反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

政出多门、资金渠道混乱的现象,维护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九、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初期工资。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初中毕业生5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59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10元。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期工资。初期工资标准为: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7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845元。

(二)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初期满后工资。

1、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初中毕业生执行1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2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专科毕业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9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ll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l4级薪级工资标准。

2、岗位工资。

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

的岗位工资标准。

见习期、初期满后岗位不明确的,岗位工资暂按下列对应标准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大学专科及以下毕业生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

管理人员:大学专科及以下毕业生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九级岗位工资标准;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八级岗位工资标准。

(三)到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到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区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薪级工资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高定一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区除外)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薪级工资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高定二级。

(四)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实行学徒期和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及定级

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起按下表执行:

     

初中及以下毕业

技校、高中、中专毕业

大专毕业

本科毕业

技术

工人

临时工资(元/月)

570

590

655

685

定级

工资

(元/月)

岗位工资

岗位

技术工五级

工资

标准

545

薪级工资

薪级

2

3

6

10

工资

标准

80

90

124

174

普通

工人

临时工资(元/月)

570

定级

工资

(元/月)

岗位工资

岗位

普通工

工资

标准

540

薪级工资

薪级

1

2

5

9

工资

标准

70

80

112

161

 

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地质、测绘、交通、海洋、水产、民航等行业事业单位中野外、水上作业工作人员以及

飞行人员的工资标准国家另行制定。

体育运动员仍实行体育津贴奖金制度,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十一、相关政策

(一)关于工资套改时套改年限的计算问题。

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见习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1、计算套改年限时的工作年限,是指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06年的工作年限为11年。

2.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

出国(境)留学并在国(境)外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其未计算工龄的国(境)外学习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套改年限。实际学习时间短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长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国家规定的学制计算。

3、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年限。

(二)关于工资套改时任职年限计算问题。

任职年限,是指从聘用到现岗位(任命现职务)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1、工作人员工资套改时的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根据实际聘任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聘用的人员,如实际聘任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06年的任职年限为11年。

2、在相同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例如,高校讲师到研究机构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其讲师与助理研究员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3、工作人员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低等级的岗位,原聘岗位与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4、这次工资套改时,受聘到十级职员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办事员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九级职员岗位的任职年限,从执行科员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助理级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员级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

(三)中小学教师、护士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四)这次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国家规定的浮动及固定工资政策继续执行。此次

工资套改时,已经按国发〔1983〕68号、国发〔1983〕74号、国办发〔1983〕40号、国发〔1984〕77号及劳人薪〔1985〕41号、劳人薪〔1986〕100号、劳人薪〔1986〕105号、人薪函〔1992〕7号等文件规定固定晋升工资档次的人员,原固定了一档职务工资的,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原固定了二档及以上职务工资的,薪级工资高定二级。

(五)军队转业干部按本人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如现聘岗位低

于转业时部队原职务的,根据其现执行工资待遇对应的岗位套改工资。

(六)到事业单位工作的退役运动员按本人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按所聘岗位并参考本人原体育津贴水平和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水平确定。

(七)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基本工资政策和标准。

对原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套改时,其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所占比例统一按30%

计算;原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套改后按绝对额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并

暂按原来的分配办法继续发放,今后按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执行。

对部分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其改革前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套改后暂按绝对额予以保

留,今后逐步纳入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八)未聘及缓签聘用合同人员,按原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套改工资,并以套改后的基本

工资为基数,按《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

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办发〔2003〕13号)规定的比例计发生活费。

(九)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明确享受劳动模范待遇)荣誉称号、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国家规定高定了工资档次,仍保持荣誉的,可在本人套改工资的基础上适当高定薪级工资。其中原高定过一档职务工资的,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原高定过二档及以上职务工资的,薪级工资高定二级。

(十)由人事部选拔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这次工资套改时,

原高定一个职务工资档次的,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原高定二个职务工资档次的,薪级工资高

定二级。

(十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由批准的部门或单位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并按主要任职岗位确定工资。

(十二)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按新聘岗位套改工资,薪级工资分别低定一、二、三级;被劳动教养,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处罚期满的,按新聘岗位套改工资,薪级工资低定三级。上述人员,如低定后的薪级工资低于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

(十三)正在接受立案或停职审查的工作人员,暂缓套改工资。待审查结束作出结论后,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十四)实行新收入分配制度后,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1、工资套改后,新进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其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

准,薪级工资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2、在职取得国家承认的较高学历时,如薪级工资低于相同学历转正定级薪级工资的,

从取得学历证书的下月起,执行相同学历转正定级薪级工资标准。

十二、经费来源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

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各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给予

适当补助。

十三、组织实施

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省、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人事、财

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这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单位增加的工资,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后抄送同级财政部门;个人增加的工资,属省、市、县(区)委管理的干部,按管理权限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批,其他人员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中央驻晋单位由省人事厅审批。

今后,事业单位新进入人员确定工资,工作人员变动工资,均按上述规定权限审批。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参照执行。

本实施意见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件: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略)

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略)

三、事业单位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略)

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级工资套改表(略)

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薪级工资套改表(略)

六、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薪级工资套改表(略)

事业单位普通工人薪级工资套改表(略)

 

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

离退休人员计发和增加离退休费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60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国人部发〔2006〕88号)规定,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离退休费计发办法

2006年7月1日后离退休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费:

(一)离休人员

离休人员的离休费,按本人离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全额计发。

(二)退休人员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

(三)退职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6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四)关于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问题

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对特殊贡献人员提高退休费比例,继续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

2006年6月30日前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和已经到达规定离退休年龄(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的人员,从2006年7月1日起增加离退休费。

(一)离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离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县处级正职670元,县处级副职490元,乡科级及以下职务35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99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540元,讲师(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350元。

(二)退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750元,县处级450元,乡科级275元,科员及办事员18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70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40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275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180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75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180元。

(三)按国发〔1986〕26号、中办发〔1985〕67号、厅字〔1985〕340号、劳人薪〔1985〕22号和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退休老专家、起义人员、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890元,县处级470元,乡科级及以下职务33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94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510元,讲师(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330元;工人,每人每月增加330元。

(四)依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退职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60元退职生活费。

三、其他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离退休干部,原则上以其离退休前(或到达离退休年龄前)实际担任的行政或专业技术职务增加离退休费。其中,按中央组织部中组发(1982)13号、老干办字〔1993〕第106号文件规定,经批准享受厅局级、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的离休人员,分别按厅局级副职、县处级副职增加离休费。

事业单位中,1983年9月30日前取得职称(含“待批”、“待授”),在本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前离退休的人员,可比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增加离退休费。

(二)此次新增加的离退休费作为计发一至两个月“生活补贴”的基数。

四、离退休费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标准时,离休人员相应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适当增加退休费。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离退休人员离退休待遇调整办法由国家另行研究制

定。

五、经费来源

这次增加离退休费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的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各

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六、组织实施

此次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在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

导下,由人事、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省直(含中央驻晋)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经各主管厅局审批后抄送省财政厅;各市、县(市、区)所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后抄送同级政府财政部门,上述人员中属市、县(市、区)委管理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参照执行。

本通知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山西省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人事部、财政部《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国人部发〔2006〕6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本实施意见的实施范围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区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我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见附件一)按国人部发〔2006〕61号文件执行。

二、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分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

工作人员按所任职务(岗位或技术等级)执行工作单位所在县区的津贴标准。各类区标准见

附件二、三。

三、有关政策

(一)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按以下办法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2006年7月1日以后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从计发离退休费和退职生活费当月起按本人单位所在县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计发离退休费和退职生活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计发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同岗位或技术等级)在职人员津贴标准的85%计发退休费;退职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同岗位或技术等级)在职人员津贴标准的60%计发退职生活费。相关标准见附件四、五。

2006年6月30日以前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从2006年7月1日起按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增加离退休费和退职生活费。

离退休人员单位所在县(区)被调整出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或异地安置地不属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从次月起停止执行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的离退休费;如果单位所在县(区)类别发生变化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重新计发离退休费。

(二)新录用到艰苦边远地区的工作人员,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按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满后转正定级工资对应的职务(技术等级、岗位),见习期(初期)按见习期(初期)满后拟聘岗位,执行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三)工作人员调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区或在不同类别的县区间调动,从调入的次月起执行调入县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区,从调离的次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受单位派遣,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区工作六个月以上的人员,期间可执行工作所在县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四)中央、省、市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区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单位所在县区的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执行。

四、经费来源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

五、组织实施

这次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工作,由省人事厅、财政厅负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严格政策,严禁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和标准。

本实施意见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件:一、山西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略)

二、机关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略)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略)

四、机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计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略)

五、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计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略)

 

 

主题词:人事  公务员  工资  改革  通知




| | | |

咨询电话:010-51265999 东审版权所有 ©1999-2007